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余纪昕
时间来到8月,银行股行情依然“风光无两”。
延续上半年的强劲走势,8月初银行板块继续狂飙。8月5日,A股银行板块42只个股全线飘红,其中15只涨幅超过2%。农业银行8月6日收盘价报6.62元,再创历史新高,A股市值升至2.11万亿元。数只银行股股价今年以来屡创新高,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7日发稿时,中证银行指数年内累计上涨13.90%,A股银行板块内42只个股年内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
面对持续翻红的银行股股价,市场开始顾虑:错过前面这波的行情,现在银行股的点位“还能冲吗”?在股价长红的背后,银行业绩风险几何?
有业内人士提出,今年一季度多数上市银行盈利表现低于预期,不少银行的净息差还在走低、叠加不良率抬头,二者甚至出现了罕见的“倒挂”。而部分银行资产质量的走低,可能削弱其后续分红能力,使得未来股价上涨的可持续性面临考验。
开源证券银行首席分析师刘呈祥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当前银行行情仍为股息红利逻辑驱动,与基本面相关性较弱。他指出,从经营层面看,2025年一季度上市银行息差收窄压力仍存。在对公业务风险逐步缓释的同时,当前各银行新生不良主要集中在零售端,后续风险能否修复则取决于居民还款能力及意愿的边际变化。银行股“飞升”之因
银行股这几年为何能持续“打胜仗”?
专业人士指出,多重因素交织构建成了银行股今年以来不断走强的底气。首先是避险需求,在经济不确定性加大的环境下,机构资金更加青睐具有防御属性的银行股,银行板块成为资本的“避风港”。
其二是高股息优势。据Wind数据,银行板块近12个月股息率中位数在4.35%,其中又以华夏银行(4.98%)、北京银行(4.89%)等表现突出。相比隔壁债市,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今年在1.7%左右的低位来回波动。故同样具有防守属性的银行股,在当前吸引力显然更强。
第三,多数上市银行的“赚钱能力”确实十分优秀。新鲜出炉的业绩快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宁波银行营收371.6亿元,同比增长7.91%;杭州银行营收200.93亿元,增长3.89%。归母净利润方面,杭州银行(16.67%)、齐鲁银行(16.48%)、青岛银行(16.05%)三家的归母净利润上半年均实现超16%的高速增长,表现十分亮眼。
除银行基本面在释放积极信号外,这些天,多家上市银行的股东和高管们也正在发挥“旗手”作用,带头增持,为提振股价打上“强心针”。股东层面,南京银行的股东南京高科,在一个月内买入750多万股,持股比例从8.94%涨到9%。
高管层面,上海银行的10位董监高集体出手,用470万元买了44万股自家股票。今年以来,还有光大银行、江苏银行、兰州银行、厦门银行等多家A股上市银行披露了董监高或重要股东增持计划。
弧光初现:银行股的价值正在重估
虽过度炒作、一味追高银行股并不可取,但多位券商分析师认为,银行股估值的积极转折点现已来到。
国信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王剑指出,前期市场对于银行最担忧的几个因素,近年悄然生变。其中包括房地产政策扭转,开始稳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开始化债;净息差还在下降,但当局的降息政策改为对称降息,净息差下降接近尾声;银行部分中间业务甚至开始涨价了。更重要的是,银行的资产质量在悄悄改善。
放眼后市,银行股行情大概率如何走下去?
浙商证券银行首席分析师梁凤洁表示,假设银行股股息率接近无风险收益率,投资者持有国债等无风险资产和持有银行股的收益率没有显著区别,银行股的股息就不“香”了,本轮银行股的上涨逻辑可能会被破坏。而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通过股价稳步上涨,动能逐步减弱这一过程,使得股息率接近无风险收益率。“所以我们说,本轮银行股行情是一轮‘慢牛长牛行情’。”
刘呈祥向记者表示,总体来看,2025年一季度已是银行业绩低点,往后看年内业绩增速或将逐步向上。而部分营收承压的银行,亦可通过拨备调降来确保盈利。伴随贷款重定价影响逐步释放以及负债端成本压降的成效体现,未来息差企稳或有支持。
关于影响银行股投资的变量,从基本面角度而言,需观察经济复苏的态势,若仍呈现弱复苏的格局,则无风险资产收益率仍有向下空间,则红利资产仍具性价比,股息逻辑或延续;反之则红利逻辑或切换至基本面逻辑,此时银行版块普涨格局或较难持续,业绩高增的银行的阿尔法属性将突显。
他指出,“理想情况下,市场期望在板块整体上行的大趋势下,高、低估值银行呈交替轮动的良性态势。但我们认为,板块带动个股估值提升存在边界。” 即使部分低估值银行,如民生、贵阳、郑州、西安银行的PB持续修复,也应与以招行为代表的高估值银行保持合理的PB差。未来,若PB差在低水平持续较长时间,或意味板块轮动失效,此时高估值银行“涨不动”则代表银行板块行情较难持续。基于当期红利逻辑的持续演绎,资本充足、RWA增速合理,且具有外源性资本补充渠道的银行(如四大行),未来分红空间仍可观,红利逻辑可持续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