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私募机构“消费观”分歧加大

adminweb

  ● 本报记者王宇露

  近期,在老铺黄金等新消费概念股冲高回落之际,市场对于传统消费板块的关注度再次上升。不过,从公、私募机构的实际操作来看,市场对于传统消费的分歧不小。

  8月12日晚,贵州茅台2025年半年报出炉。该股仍是机构资金“压舱石”,“国家队”中央汇金和证金公司坚定持有,多只ETF也大举增持,券商亦集体维持“买入”评级。不过,对于以白酒为代表的传统消费领域,机构的看法大相径庭,在有人“坚守”的同时,也有部分资金转战新消费或医药板块。业内人士认为,传统消费估值修复可期,而政策驱动与品牌护城河或为其注入新动能。

  机构资金继续重仓茅台

  8月12日晚,贵州茅台发布的2025年半年度报告显示,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893.89亿元,同比增长9.1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54.03亿元,同比增长8.89%。截至6月30日,贵州茅台股东总户数为22.07万户,较上季度末(3月31日)增加2.82万户,增幅为14.67%。

  从贵州茅台的前十大流通股东来看,“国家队”中央汇金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继续重仓持有贵州茅台,较一季度末持股数量不变,按照二季度末的股价计算,两家公司分别持有贵州茅台市值146.55亿元和113.32亿元,分列第七和第八大流通股东。

  此外,因ETF规模的增加,华夏上证50ETF、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易方达沪深300ETF和华夏沪深300ETF这4只ETF二季度均增持了贵州茅台,二季度末分列第五、第六、第九和第十大流通股东。

  基于稳健的基本面,多家券商在研报中维持对贵州茅台的“买入”或“增持”评级。

  知名基金经理操作分化

  曾经重仓白酒并收获颇丰的私募大佬——日斗投资王文近期在路演中表示,已不再持有白酒。他认为“白酒底层逻辑发生了动摇,可以多看看医药行业”。

  另一位私募大佬东方港湾但斌13日在社交媒体上回应“清仓白酒、转向科技”的传言时称:“龙头白酒我们还(持)有。”对于白酒板块,但斌此前表示,在年轻人饮酒习惯发生变化、社交风俗有所改变的影响下,行业整体确实受到较大冲击,需求端面临一定压力。但是,许多龙头企业的品牌价值依然存在,其核心竞争力并未因周期性波动而削弱。对于注重长期价值挖掘的投资者而言,此类资产的优势仍值得持续关注。

  部分公募基金经理此前因重仓传统消费个股而为市场所熟知,二季度的操作也出现显著分化。银华基金焦巍转战老铺黄金、泡泡玛特、毛戈平等新消费个股,大手笔减持美的集团;易方达基金萧楠对白酒股热情降温,减持贵州茅台;与此同时,易方达基金张坤却对五粮液、泸州老窖、贵州茅台、山西汾酒等白酒股大手笔加仓。

  传统消费也有未来

  机构并未看淡传统消费整体的投资价值,只是认为需要静待“周期”的到来。机构还认为,一方面,传统消费面临巨大的估值修复空间;另一方面,长期构筑的品牌力和护城河也会让头部公司面临更好的竞争格局。

  中金基金权益部基金经理高大亮近期表示,当前的消费行业有两个明显趋势,一是销售渠道更加高效,二是产品更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他同时提示,传统消费白马股存在一定估值修复空间。

  睿郡投资杜昌勇此前在月报中表示,对于消费投资,新消费个股的估值大概率已有泡沫成分,传统消费则不乏调整充分且估值合理的个股,在合适价位会逐步纳入组合。

  星石投资认为,总体来看,后续传统消费领域存在政策驱动向好、基本面边际修复、估值补涨的结构性机会,可以逐渐增加对传统消费的关注度。从政策端看,消费是今年政策发力的重要方向,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持续落地,消费补助正在向服务消费倾斜,个人消费贷贴息等金融政策逐步推出,相关支持性政策也在推进过程之中。随着存量政策的持续落地和新增政策的逐步推出,消费领域的政策驱动力度大概率保持在较强水平。

  此外,星石投资表示,消费领域结构性亮点不断,这意味着居民消费需求仍等待释放,随着国内整体经济进一步回升、居民信心的逐步增加,预计消费政策对居民消费需求释放的推动力会进一步增加,消费领域回暖将由点及面。传统消费领域是政策发力推动需求回暖的重要方向,传统消费尤其是服务消费,中期逐步回升的概率较大。头部公司有望受益于需求回暖、供需格局较优,进而出现较大的业绩弹性。从估值端看,当前传统消费类资产的估值整体不高,考虑到当前正处于流动性推动的行情中期阶段,各类资产的估值中枢都有望上移,目前处于估值低位的传统消费板块理应出现估值修复带来的投资机会。

  • 本周金价涨1%,费城金银指数累涨超11.5%
  • 5天发起3起并购!青岛民企7月资本大手笔扩展版图
  • 算力硬件股维持强势 新易盛等多股续创历史新高
  • 梅赛德斯 - 奔驰因需求疲软暂停向美国交付电动汽车
  • 午盘:纳指与标普500指数再创盘中新高
  • 信达澳亚基金近1年5位副总离任,王建华正走离职流程,历任3只产品全亏最多亏37% 给基民亏1亿收1400万管理费
  • 美商务部长称韩国在美投资的90%利润将归于美国
  • 无视特朗普惩罚威胁?印度称继续进口俄石油
  • 千亿私募,持仓大腾挪!
  • 宇通重工:8月8日将召开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
  • 25%关税今日生效 印度官员: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国家利益
  • A股站上3600点!主动型基金却频频限购,怎么回事?
  • 年过七旬的李西廷,欲借港股跳板撬动千亿营收?
  • 常年输血却反遭挂牌转让3亿股,吉林银行该何以自处?
  • A股突发!603398,被证监会立案
  • 俄联邦委员会成员:俄石油供应无法替代
  • 本文"公私募机构“消费观”分歧加大"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技术百科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公私募机构“消费观”分歧加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